以前聽到人家說「你要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過」,常常會覺得那只是成功人士的話術。但最近突然在很多日常的時刻會想起這一句話。 例如一家人出門吃晚餐、去看一場電影、或是單純地接孩子們上下學。 說實在的,戴起口罩,日子還是照過,只是在內心某處,隱隱知道這種日常的相聚時刻,不再是那麼理所當然。
於是我對於自己的角色,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認識: 舉例來說,我非常喜歡用手機紀錄小孩的成長過程。 我以為把他們的成長片刻記錄下來,是一個當導演的我能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尤其每當我兩個女兒開始跳起自己編的舞,我幾乎會像反射動作般拿起手機對著她們。
但最近有一次,當她們像平常一樣做著軟Q的舞蹈動作,得意地問我「把拔,你能這樣嗎?」的時候,我有了全新的感覺:
通常我都會看著螢幕回答:「怎麼可能,把拔太老了啦!」然後繼續用手機專注地拍她們。只是這一天,我突然發現到一件震撼的事實:我拍過她們跳舞上百次,卻從來沒有跟她們一起跳過舞。
也就是說,如果我不投入其中,在女兒的記憶裡,我就只是一個紀錄者的角色,而不是那個與她們一起跳舞的爸爸。
「把拔!你能這樣嗎?」女兒一邊下腰,再次提出邀請。 我告訴自己:這不是永遠會有的邀請,我到底要錯過這機會到什麼時候?
我決定暫時停止當一個導演,單純地投入爸爸的角色。
所以我就放下手機,跟著她們一起跳舞了。 想當然耳,我根本追不上她們。 我只能努力搖擺我肥大的臀部、抬起我痛風的腿、踏著完全不在節奏上的舞步。 我笨拙的樣子把她們惹得哈哈大笑,然後她們就故意做更難的舞蹈動作來把我整得滿身大汗。
那一次,她們充滿自信的舞姿與燦爛的笑容真的好美好美,簡直前所未有。 我沒有記錄到手機裡,可是一點都不覺得可惜。因為那些畫面全都深深記錄在我跟女兒的心裡。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們的記憶裡,有我投入其中。
文章來源: FiLMOSA一期一會影像聚會所
1977年出生於台南市,為台灣影視創作者。
● 大學時期拍攝16釐米短片《私顏》、《石碇的夏天》,其中以《石》片獲金馬獎最佳短片、並獲邀國際影展,開啟電影之路。
● 退伍後編導電影長片《一年之初》、《陽陽》,獲國內外影展肯定;編導電視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一、二季)》、《野蓮香》;並執導多位知名歌手的MV。
● 製作、並共同編導電影《太陽的孩子》。製作原民台電視電影《巴克力藍的夏天》。
● 另有參與幕前演出,如《波麗士大人》、《流氓蛋糕店》、《下一站,幸福》及多部電影短片等。並翻譯電影原著小說《橫山家之味》。電影新作《親愛的房客》2020年秋天即將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