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and similar technologies to process personal information for the operation of our websi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providing targeted advertising. We shar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use of the site with our advertising partners who may further share it with additional parties. You may opt out of performance cookies here, and learn more about how we use cookies here”
We use cookies and similar technologies to process personal information for the operation of our websi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providing targeted advertising. We shar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use of the site with our advertising partners who may further share it with additional parties. You may opt out of performance cookies here, and learn more about how we use cookies here”
我們知道影像的色彩管理是可以從源頭就開始管理的,在影像優化與複製的色彩管理工作流程中,包含繪製出來的圖片或是拍攝的照片。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更進一步的來了解如何在影像優化與複製的流程中來確保維持色彩的一致性。
當一張影像產生後,這張影像通常都會被修圖師加以美化。也就是說,所有的修飾工作都會在這個階段完成。例如:增加亮度、提高飽和度、淡化皮膚的斑點等等。有時候,修圖師、設計師或攝影師會是同一個人。但是不管這三個角色是否為同一人,都需要一台精準校色過的螢幕來完成這些工作。為什麼呢?這個理由很簡單,修圖師需要一台顯示器來正確反映應用到影像上的調整量,以免影像被過度調整或調整幅度不夠。而對設計師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從螢幕上來檢視影像是唯一能夠確認影像是否是跟設計師在腦海中想要設計出的是一樣的。如果一台螢幕無法正確地顯現出原本應有的影像,那被優化過的影像將不見得真的是被「優化」過的影像。圖一為典型的影像優化工作流程。
圖一:典型的影像優化工作流程
你或許已注意到在圖一的工作流程中有一個被稱為「軟式打樣」的區塊。這是色彩管理的流程所提供的一項獨特功能,可以被認為是色彩管理流程中最重要、最強大的一個功能。「軟式打樣」這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實際列印出影像前先在螢幕上預覽未來列印出的影像。修圖師或印前人員可以從螢幕上查看影像,並看到列印在紙上時的樣子。螢幕在這裏就扮演著一個「模擬器」的角色;同時搭配印表機的ICC色彩描述檔案和校正過的螢幕,修圖師可有比較精確的概念,知道當影像列印在亮面或霧面的紙上會分別是什麼樣的效果。因而可對影像做出最佳的調整,在印出的紙材上可以得到最佳的輸出效果。「軟式打樣」的好處是可以節省許多的時間和耗材(紙和墨水)。在以前,打樣都是必須先把影像列印出來再請客戶確認,因此印刷廠必須寄給客人許多不同版本的影像,然後等待客人的回覆。這個流程一直必須不停地重複直到客人確認印刷出的影像有達到他們的要求為止。這是個非常昂貴且耗時的過程。不過現在有了「軟式打樣」的機制,就可代替這些漫長的過程。所有的影像和註解都可直接透過電子的方式傳遞,可以避免時間的延誤和多餘的材料費用與運送費用。最棒的是,如想要實現「軟式打樣」的功能,你只需要一台好的且校正過的螢幕、一個和你使用的列表機、紙張和墨相符合的ICC色彩描述的檔案,以及有色域轉換功能的軟體,例如: Adobe Photoshop and Acrobat。
那麼,對於使用軟式打樣的螢幕,有沒有其他的要求嗎?當然。除了螢幕需要校正外,色彩的準確度在這裏也非常的重要。我們在這裡用打靶練習的情境來解說色彩的準確度是有多麼的重要。在一般所使用的螢幕中,我們每次都會看到同樣的顏色,但是這個顏色並不一定會在標靶中心上,就像圖二中左下角所示。但當我們應用色彩管理時,螢幕上每次顯示的顏色就都會很準確的在正中心,如圖二中的右下角所示。這樣可以確保使用者每次都看到的色彩都是一樣的。
圖二:色彩精準度在典型的情境與有做色彩管理的情境比較
另一個很重視影像優化的情境就是電影的後製。為影片指定色彩風格的角色稱為調色師,而調色師將會把影片的色彩調整到導演想要的呈現的效果。圖三為典型的調色師工作室,在這裡有許多的螢幕,例如:有專門顯示工作介面的螢幕、調整色彩用的標準螢幕以及一台大型電視或投影機來撥放大畫面。對於色彩精準度要求最高的便是這台標準螢幕因為它需要將色彩正確的顯示出來。如何將標準螢幕上的色彩與電視或投影機上的色彩呈現一致,這又是一門大學問了。
圖三:典型的調色師工作室
到這裡,我們已介紹了修圖師和調色師的色彩管理流程,同時也介紹了軟式打樣的流程。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來認識有關於影像後製的色彩管理流程。影像複製的概念就是讓影像能在不同的介質上重現或複製。例如:報紙、雜誌、線上圖庫、網站等。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典型的印刷工作流程,如圖四中所示。
圖四:典型的印刷工作流程
當印刷廠收到了優化過的影像,印前人員會使用校正過的螢幕來檢視這個影像檔。當所有資訊都確認過了,這個影像檔將會送到分色軟體(RIP)中來印製硬式打樣的稿件與色彩分離的動作。分色軟體負責將硬式打樣的結果與印刷機輸出的結果達成匹配,同時可以在開放式的色彩管理流程(如ICC色彩管理流程)或密閉式的色彩管理流程(如廠商獨有的技術)使用。
現今,有許多影像都不會被列印出來,而是直接發佈在網路上或是線上圖庫。將影像刊登在網路或是放在線上圖庫的流程,比列印的方式簡單許多,但是仍舊有些重點需要考慮在內。首先,將影像複製的人並不會知道觀賞者會使用哪種螢幕來觀賞。影像有可能會在不同等級的顯示器上被檢視,如一般的主流螢幕與專業的色彩管理螢幕或是標準顯示器。在一些場合中甚至會使用投影機來檢視。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顯示設備所能呈現的色域和精準度會有很大的不同。那麼,複製者或是傳播者又如何知道觀眾看到的顏色是正確的呢?事實上他們無法得知。這真的是要取決於觀看者是否會在他們觀看前先把螢幕或是投影機做好色彩校正。當然,如果可以事先將影像轉換到sRGB的色彩空間會更好,因為sRGB應是所有顯示設備的標準。
除了將顯示設備做校準以及將影像轉換到sRGB色彩空間外,觀賞者應該也要注意影像是使用哪一款瀏覽器來檢視圖片的。圖五中有四種不同的瀏覽器,但顯示同一個網站。可是這幾種瀏覽器中所顯示的影像看起來卻都不同,這是因為並不是每個瀏覽器都會將最新的ICC引擎用於瀏覽器引擎中。因此,對網頁設計者或是任何想要將影像傳送到網站上的人,都需要使用不同的瀏覽器來檢查影像,是非常重要的。從圖五中我們可以看到IE 和FireFox 可以用v4 ICC色彩描述檔將影像正確的重現;然而Chrome 和 Opera在這方面就有困難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色彩管理流程中的影像優化和影像複製的部份。同時我們也介紹了軟式打樣的概念及好處:一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我們可以在這裡來簡單總結一下如何在網路上觀賞影像:要求使用者校準過的螢幕、將影像轉換為sRGB色彩空間,並在不同的網路瀏覽器上檢查輸出。
圖五:不同瀏覽器對於ICC色彩描述檔的處理測試
對攝影師來說,工作流程就比較複雜,從圖五可以看出,當攝影師若想要”保留”原始色彩,他們就需要使用顏色檢查器,並使用曝光表來確定正確的光圈和快門速度,很幸運的,ICC色彩描述檔有一個可以跟他或她使用的特殊相機相關聯,而這個ICC色彩描述檔也應該保留在工作流程中,ICC色彩描述檔可以從製造商的網站上下載,或是也可以使用色彩檢查器和一個觀賞台上製作。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