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 數量

攝影師與設計師的色彩管理流程三部曲-1

BenQ
2018/02/07

我們知道色彩管理的基本概念,簡單的來說就是讓色彩在不同的設備間產生一致的色彩。但重要的是,我們又該如何將這概念實際應用在工作流程之中呢?讓我們先從色彩或影像的製作流程開始講解。圖一為色彩或影像製作的典型工作流程。這個流程共分成三個階段,分別為:影像繪製/擷取, 影像處理/優化, 以及影像重現。為了要能在實際的工作流程中真正落實色彩管理,這三個階段都需要整合到同一個工作流程中。

圖一:典型的色彩管理流程。

讓我們來更仔細地的檢視每個階段吧。首先我們必須要有一張影像才能有辦法做到影像重現。所以第一個步驟就是要先有一張電子化的影像。我們有兩種方式可以完成這個步驟,一個是直接在電腦上製作影像或圖形,而第二種方式則是使用數位相機來拍照。一旦我們有了影像,我們就可以把影像變得更吸引人或是改變成我們喜歡的樣。這就是影像優化的階段。當影像已被優化,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影像複製。影像的複製並不是只有被侷限於印刷,也包含將影像用電子的方式來傳播,例如用隨身碟傳遞影像檔案、用電子郵件發送圖片,以及在網路平台上發佈圖片,例如曾經紅極一時的無名小站,或是現在時下最流行的Instagram或是Facebook來分享照片。圖二中提供了一個實際的色彩管理流程例子。

圖二:實際工作中的色彩管理流程範例。

而在圖一中,每個階段下方所列出來的儀器設備,就是在該步驟中會使用到的儀器設備。例如,我們需要一台相機來拍攝照片、我們需用使用掃描器將圖片電子化, 或是直接在電腦上繪製圖像。我們可以看到,在每個階段中都有使用不同的設備,但有一個是在三個階段中都共同使用的設備。我想不需要多加說明, 你應該已經就知道我們是在講那一台了。沒錯,就是螢幕。為什麼螢幕是唯一在三個階段都使用到的設備呢?那是因為現在幾乎99.5%的美術作品或是影像都是電子檔,但是很可惜的,我們人類到現在還是無法直接將SD卡直接插入大腦中來讀取我們在阿里山拍到的日出,或是奧萬大的楓紅。因此我們仍舊需要依賴螢幕來顯示這些內容,然而我們最常用到的就是一般常見到的電腦螢幕。當然,我們也可以用投影機來顯示圖檔,但我們並沒有那麼幸運,可以隨時隨地都有一片大面積且未裝飾的牆壁,以及可以調黑燈光的環境。所以電腦螢幕就理所當然的變成在色彩管理流程裡最重要的設備。

之所以螢幕在色彩管理流程裡是一個最重要的設備是因為人類必須依賴它來判別圖檔的色彩是否為他們所喜歡的,如圖三所示。如果顯示器所顯示的影像是比較偏綠色的,我們會把影像裡的綠色調淡一點,讓整張影像看起來更自然。但是,我們並無法得知這個綠色的色偏是來自於原始的檔案,或是因為螢幕有色偏的關係。如果是來自於原始的檔案,調低綠色色調是會讓人覺得這張影像在別的螢幕上顯示得更自然。但如果綠色色偏是來自於顯示器的關係,那麼在別的螢幕上看的時候,反而只會讓影像剩下一點點綠色色調, 這樣不但不會讓人看了覺得自然反而會更不舒服。因此,定期對螢幕進行校色可以降低過度或是錯誤調整圖片的風險。

362293163

影像創作者該如何將色彩管理納入他們的工作流程中呢?首先,讓我們來定義一下何為「影像創作者」。任何人只要「創作」了影像都可以屬於這個範疇,例如攝影大師柯錫傑、插畫家Duncan和工業設計大師邱豐順等。圖四中顯示了設計人員的典型工作流程。設計師通常在腦海中會有一個構想或「影像」,他們會利用電腦的繪圖板把這個影像在電腦軟體中「繪製」出來。螢幕提供了設計師繪製時的「回應」,因此設計師可以知道他們所繪製出的影像是什麼樣子?是否為他們所想要呈現的。毫無疑問的,能夠看到正確的顏色對於設計師在判斷作品是否能反映他們的意象是非常關鍵的。因此,他們所使用的螢幕必須被校準到統一的一組參數,以確保他們所創造和檢視時的影像都是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可以防止前面提到的綠色色偏例子的發生。

圖三:人類依靠看顏色來判斷他們是否喜歡。

圖四:設計師的典型色彩管理流程。

當顯示器校正好後,校色軟體會產生一個適用於這台螢幕的ICC色彩描述檔。而這個ICC色彩描述檔應該與影像一起傳送,這樣另一台設備才能夠在相同的環境下複製出相同的影像出來。換句話說,另一個人便能看到與設計師看到的影像一模一樣,並且可以確保原始設計的意象能被保留住。有關於如何使用ICC色彩描述檔來達到這個效果,我們將會在後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對於攝影師來說,他們的工作流程就比較複雜一點,如圖五中所示。當攝影師如想要「保留」原始風景的景色,攝影師就必須要使用標準色塊與測光儀來決定正確的光圈和快門速度。不出乎意料之外的,,攝影師所使用的相機也是有一個對應的ICC色彩描述檔,而這個ICC色彩描述檔同時也應該被保留在這個工作流程檔中。相機的ICC色彩描述檔可以直接在廠商的官網中下載,或者也可使用標準色塊和標準光源來自行製作。

圖五:攝影師的典型色彩管理流程。

如果一張影像是要用掃描器數位化的,那你只需要準備一台掃描效果好的掃描器和相對應的ICC色彩描述檔。和數位相機一樣,掃描器的ICC色彩描述檔可以直接從廠商的官網中下載,或是可以使用標準色塊與分光光度計來製作。分光光度計是一種可以透過量測光譜數值來得到精準的顏色的設備。如果我們希望看到正確的影像,那麼這兩種方式都需要將自身的顏色透過色彩轉換,來顯示在螢幕上。這色彩轉換一般都是應用軟體中或是操作系統裡面完成的。儘管如此,螢幕更應該要做好校色的動作,以利使用者能夠看到正確的顏色.

我們在這裡學到了色彩管理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這個流程的三個階段。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了如何將色彩管理融入設計師和攝影師的工作流程中。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們將會更進一步的討論如何將色彩管理流程融入於影像優化以及影像複製的階段。

同場加映

1、好的顯示器必須具備色域寬廣以及顏色準確兩個條件,對攝影者來說,不論是色溫、環境光源,甚至是相機本身,都可能造成一定的色偏,但只有在標準的顯示器中,才能夠有效的進行調整,BenQ專業螢幕擁有AQCOLOR的獨家色彩管理技術,滿足真、廣、準三大特點,包含符合專業廣色域規範-所見即所得(100% S RGB與Rec.709雙色域標準)。零差距的色差準度(支援硬體校色,並確保標準誤差值在Delta E≦2),更有真實色準鑑定報告(獲得ICC與ISO認證,更有好萊塢影像Technicolor色彩管理認證,每台專業螢幕都有完整出廠檢驗報告證明),並推出Photo Vue(SW320、SW2700PT)滿足專業的需求。

2、對設計工作者本身的需求,過程中須建構圖像的複雜性與創意間的虛實,推出Design Vue(BL2420PT、PD2500Q、PD2700Q、PD3200Q、PD3200U),透過AQCOLOR技術在真、廣、準應用面支援下,並增加多種運用情境模擬模式(CAD-CAM、動畫、暗房、低藍光等模式),有效提升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嗎?

TOP